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7月9日至10日,国务院 * * 温 * * 先后到辽宁、陕西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7月9日至10日,国务院 * * 温 * * 先后到辽宁、陕西等地,深入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农贸市场,到保障房建设工地、就业服务中心和居民社区,走访农户,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就经济运行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

物价、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民生问题,是温 * * 此行考察的重点内容。温 * * 指出,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正在抓好农产品生产,特别是食品供应,促进供求平衡;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胀预期。同时,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把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好。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些职能?除此之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119/2df67aa955695f42a85c64120b0c587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水分;油劣化产物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这种疗法强调了()的重要性。

A.早期经验

B.求助者认知

C.刺激形式

D.求助者情绪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猛海鲜”风靡各地,人们购买海鲜讲究“鲜活”二字。于是很多下岗职工看准了行情,实现了再就业。据此回答1~2题。

1.一下岗工人在多次再就业碰壁的情况下卖起了海鲜,结果生意红火,成为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告诉我们 [ ]

A.再就业靠科学文化素质

B.再就业要以市场为导向

C.再就业要改变旧观念

D.再就业要不怕苦、不怕累

2.各地政府对本地下岗再就业工作要高度重视并负有重要责任,为此[ ]

A.应加强引导和培训,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B.实施地方保护政策,不用外地商品,从而扩大本地企业的规模

C.不允许外地民工进入本地企业工作

D.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