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法国蒙台涅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法国蒙台涅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该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提出的?()

A.蒙昧主义

B.等级秩序

C.来世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来看,它强调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使神圣的完善之人,表明该观点现世的正当享受,故此种观点应是针对当时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故正确答案为C。A项对应的是科学主义;B项对应的是平等、自由等;D项强调的是对现实的享受,主张人性的解放。

考点:人文主义

点评: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明白。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缥缈意境。这种“缥缈”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