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110/bf39f5834e45ecb3d1fa0be5de2bc5c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电力系统低频运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电源与负荷在低频率下重新平衡很不牢固,也就是说稳定性很差,甚至产生频率崩溃,会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并对发电设备和用户造成严重损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 * * 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 * * 的昌盛……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 * * 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 * * ,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 * * 党 * * 胡 * * 与中国国民党 * * 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实现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回答,近代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目的有何不同?两次合作的建立有何共同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改错题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丁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图① 江南制造总局     图②公车上书        图③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图④《新青年》

请回答: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2分)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32岁,饱食后突感右上腹部剧痛,迅速转移到右下腹和下腹部,伴恶心,呕吐不能减轻腹痛。发病6小时来院急诊。查体:痛苦貌,血压12/8kPa,脉搏120次/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上腹和右上腹部为著,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存在。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9。

为明确诊断首先要进行()

A.急诊钡餐造影

B.血清淀粉酶测定

C.急性静脉胆道造影

D.腹部立位平片

E.腹腔穿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