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智能巡检系统主要由哪几个模块组成()。 A.射频识别 B.数据接收 C.参数记录 D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智能巡检系统主要由哪几个模块组成()。

A.射频识别

B.数据接收

C.参数记录

D.数据上传

答案:

参考答案:A, C, D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
材料一:“80/20原则”,也叫最少力法则、不平衡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基础之上的。它是说,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世界所熟知的“80/20原则”。
材料二:假如你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爱斯基摩人的文章,仔细读过之后,你对爱斯基摩人的了解就比其他人要知道得多些。假如你再到图书馆把有关爱斯基摩人的书籍都借来看,你就知道得更多。假如你到爱斯基摩人的住地继续研究,你就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多。
材料三: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一定之规”却使人们在遇到有些问题时不得其解。如日本一家公司开始设计一种小型电动聚焦相机时,在照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小不了,重量轻不了。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问又很难保证。为此,设计人员大伤脑筋。后来,一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用弹簧取代电动机,结果解决了这个难题,“傻瓜相机”很快问世。

材料一表述的“80/20原则”.实际上就是( )。

A.80%的价值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

B.80%的因子来自20%的价值,其余的20%的因子则来自80%的价值

C.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优先次序的准则

D.按照事情的数量要求编排优先次序的准则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均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上表面位于地面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

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

箱涵预制工作坑土质为亚黏土,采用放坡开挖和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前施工完成。

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

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

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

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ra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

第二天,正在进行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作法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