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汇编过程中不产生指令码,只用来指示汇编程序如何汇编的指令是() A.汇编指令 B.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在汇编过程中不产生指令码,只用来指示汇编程序如何汇编的指令是()

A.汇编指令

B.伪指令

C.机器指令

D.宏指令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521/7e78fb840d9218613e972953d3a58b1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根据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和不同的水域类型,利用长带形网具包围一部分或水域后,通过在岸边、冰上或渔船上曳拉网具的两端,逐渐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类等其它水生动物进入取鱼部或最后的网衣内而达到渔获...

试题推荐
题型: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1889698454491100000
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六 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