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说出三种以上关于清孔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说出三种以上关于清孔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510/32923539c81b334f92d88a68c7e75ff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j老子两位古人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 * * 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 * * ”,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无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凸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土,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摘自2008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件事与中心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②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毁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 * * ”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4、第⑤段引用庞朴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吴元年召议礼仪,除中书考功博士。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种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一日览牒,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非黎异乎?果异,止勿动。”蛙果勿动,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寻进副使,徙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复授王府参军,召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帝闻,悼惜,命葬之黄羊川,立祠,以所食俸给其家。(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愈镇江西,延见——数:多次

B.帝遣御史之——廉:廉洁

C.复以细烦御史——故:事情

D.鼎欲官吏利弊——稽:考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熊鼎政绩的一组是(     )

①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②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③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④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⑤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友谅胁迫熊鼎投降,他不加理睬;皇帝要授予熊鼎官职,他不为所动,等到为母亲守孝期满,他才到了京城。

B.当耿忠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后,在已经颁布大赦令的前提下,皇帝仍要派遣御史去查访,这引起熊鼎的不满,并极力进谏,最终使皇帝改变了决定。

C.熊鼎治理台、温时,大力打击那些残暴凶恶的伪官悍将,使老百姓安居。他治理山东时,又采取郡县各备两份日历的办法来考查官吏。

D.熊鼎担任岐宁卫经历后,却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情况悄悄报告给了皇帝。虽然熊鼎事先已知此事,但到敌寇反叛后,他还是被敌寇杀害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