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案情:钱某,29岁,2002年8月曾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2005年10月被假释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案情:钱某,29岁,2002年8月曾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2005年10月被假释。于某,1991年4月5日出生。2007年3月,钱某找到于某,说李某欠他一万元钱,让于某和他一起去讨债。当钱某和于某到李某家时发现李某不在家,正好李某的妻子赵某在家,钱某见赵某貌美如花,便心生歹意。他让于某在外面等他,自己进去讨债。钱某进屋后就抱住赵某欲行不轨,赵某要喊,被钱某一拳打晕,钱某将赵某强 * * 后在枕头下找到5000元现金,随手拿走。出门后,钱某对于某说没有要到钱。二人在返回的路上遇到正往家赶的李某,钱某便上前抓住李某要钱,二人撕打在一起,钱某说:“今天老子要教训你一下!”这时于某抱起旁边的石头砸向李某的肩部,李某当时便倒地,后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钱某和于某归案,据于某交待,2006年2月,曾在某商场抢劫手机一部,现金2000元。
问题:

钱某有什么量刑情节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

参考答案:对钱某应当撤销假释,与强 * * 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解析:[考点] 累犯;假释
[详解] 钱某2002年8月曾因盗窃罪被判刑6年,2005年10月被假释,2007年3月又犯新罪时仍在假释考验期内,因此,对于钱某不能以累犯论处,而应当撤销假释,将钱某此次所犯强 * * 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作出判决,与未执行的刑罚一起,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数罪并罚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论述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 永续发展。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