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如果有人不想做官了,亲养父母是最好的托词。因为最高统治者标榜孝道,不得不予以准许。譬如西晋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奏自己需要赡养老祖母。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孝既能成为选官的标准,也能成为辞官的托词
B.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表现的孝还体现在选官制度上
C.在汉代孝作为一门选官的科目已经具有了雏形
D.提倡孝道是中国历朝维护统治的基础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419/b2d4c6b6832041f8a0ebb5041399a9f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内容:1.首先是中国国体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国家性质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2.其次是国家体制上规定内阁制,规定...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主张?(3分)

(3)依据材料三、四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的背景。(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