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氯气和代号为CP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氯气和代号为CP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要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了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决定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事故应急预案终于编制完成,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
(1) 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生产设备再救助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受厂如家的奉献精神;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 “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清晰;
(5) 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评估合理。
因此,厂长甲当场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发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库房,厂应急指挥部设在氯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
第一步,指定人员A打开氯库房中一个装有氯气的钢瓶,使氯气慢慢泄漏;
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外面假装因氯气中毒昏倒;
第三步,工人D、E发现有人昏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
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岗位;
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
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施人员救护和抢险。
问题: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答案:

参考答案: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1) 主任丙一人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2) 厂长甲未对预案评审就立即发布。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美国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5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2)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 * * :由衰落走向复兴》

(3)结合史实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4)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