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题型:问答题

题目: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2年1月10日,上海的《社会科学报》第七版上刊登了署名为晓声的文章,题目为《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此文指出:在王铭铭于1998年出版的《想像的异邦》一书中,有近10万字的内容,除了些个别的字词、语气语调、关键词连接有所改动之外,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中译本)几乎一模一样。  (2)《想像的异邦》第二篇与《当代人类学》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几乎相同,甚至连结构段落顺序也没有改变,只是原书中的一些小标题被删节了,王铭铭在自己所出的《想像的异邦》一书的序言部分和参考文献部分中没有一次提到美国作者哈维兰。值得一提的是,王铭铭正是《当代人类学》一书中译本的翻译者之一。  (3) 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所撰写的《想像的异邦》一书被指认“存在严重剽窃”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一片哗然。1月14日,南方某报刊全面报道了此事的来龙去脉。紧接着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同时北大方面传出消息,对王铭铭做出严肃的处理,撤销其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在内的全部学术职务。  (4)王铭铭,1962年生,厦门大学研究生,尚未毕业即考取中英文化交流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留学,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伦敦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起任职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大中国学术城曾介绍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人类学研究,在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区域研究、宗教人类学、汉学人类学等方面有专长。”王铭铭作为人类学的知名专家,亦因著作多而闻名于业内,据有人统计,他近几年内一连出了十几本书,且著作一直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5) 署名晓声的作者,真名为王晓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级文艺理论专业博士生,当他发现了王教授抄袭他人著作的行为后非常生气,于是便写了文章,只是想“打击一下,借此事攻击一下这个现象”,并认为学术打假,重在体制。  (6) 据《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8日报道: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成立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联合办公室以来,首次向媒体公布了2001年度的“打假成果”。  (7) 基金会的材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12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联合办公室共收到举报76件,其中,举报内容涉及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10件、弄虚作假13件、专家评审不公20件,以同一内容重复申请2件、滥用科学基金经费7件,冒名申请4件,受资助单位及委内管理问题等20件。经调查组核实,对有关人员或单位提出报道批评或内部批评8件,取消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件,追回科学基金资助经费2件。

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资料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多于800字。(50分)

答案:

参考答案:由所给材料可见,王铭铭虽只作为一个具有剽窃行为的典型人物,被公之于众,但在目前社会中,剽窃行为已不只是个别现象,从基金会监察审计监督联合办公室收到的众多举报信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个值得重视的普遍现象即弄虚作假。而且这一现象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不仅数量多而且剽窃手段已经到了大胆妄为的程度,如果不及时治理,其后果不堪设想。  要遏制学术弄虚作假的腐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要改革我国的学术制度。国家有关机构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健康的学术规范与学术奖励和惩罚机制;  其次,要制定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条例,以法为标准,对具体的学术腐败行径进行严肃处理;  再次,社会要提倡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以王铭铭现象为借鉴,进行人格、人品的教育宣传。  最后,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各有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用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揭露、批判学术腐败问题和不良风气。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