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有以下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有以下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

public:
R(int r1,int r2)

R1=r1;
R2=r2;

void print();
void print0const;
private:
int R1,R2;
;
void R::print()

cout<<R1<<","<<R2<<endl;

void R::print() const

cout<<Rl<<","<<R2<<endl;

int main()

R a(5,4);
const R b(20,52);
b.print();
return 0;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5,4

B.20,52

C.0,0

D.4,5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414/cea4fe378366e6f04ea738df7edf6ea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 * * 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根据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每项空白处至少填两项)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