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输入下列文字,段落设置为左缩进2厘米、右缩进刀0.4厘米、首行缩进2厘米,按右对齐的

题型:问答题

题目:

输入下列文字,段落设置为左缩进2厘米、右缩进刀0.4厘米、首行缩进2厘米,按右对齐的格式进行排版,并以WD8.DOC为文件名保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研究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即由过去采用的机电技术发展为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将WD8.DOC文档内容复制到一个新文件中,共复制4次并连接成一个段落,其字体设置为黑体,并以WD8A.DOC为文件名保存。
3.将WD8A.DOC文档没置成两栏,栏宽是6.32厘米,并以WD8B.DOC为文件名保存。
4.制作一张如下所示的3行5列的表格,各列的宽度是2厘米,并以WD8C.DOC为文件名保存。


5.复制上面3行5列表格,并将各列宽设置为3厘米、行高30磅,并修改成如下形状,并以WD8D.DOC为文件名保存。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412/65ef219c120aaa22b06561ec8301d74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第一,政府在保障民生的政策制定上要更加合理和公平,切合社会实际情况,兼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 第二,大力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说明]
某旅游服务应用程序运行时,根据输入的两个城市名查找其问的距离。各城市问的距离如表4-1所示。表格中的第一行和第一列表示城市名,表中的每个元素是一个整数,代表该元素所在行和列对应的城市之间的距离(单位:km)。
                    

表4-1

Beijing Chengdu Chongqing Dalian Guiyang Lanzhou Nanjing Sanva
Beijing 1697 2695 937 1784 1356 926 2543
Chengdu 1697 313 1 840 533 940 1409 1505
Chongqing 2695 313 1734 343 1117 1206 1306
Dalian 937 1840 1734 1995 1594 818 2602
Guiyang 1784 533 343 1995 lll3 1346 976
Lanzhou 1356 940 1117 1594 lll3 1654 2075
Nanjing 926 1409 1206 818 1346 1654 1806
Sanya 2543 1505 1306 2602 976 2075 1806
在程序中,城市名用一维全局数组cityTable存储,城市之间的距离矩阵用二维全局数组kmTable表示,并用相应的值对这两个数组进行初始化。
#define NCities 8/*城市个数*/
#define TRUE 1
static char * cityTable[NCities]=/*城市名按字典序升序排列*/
"Beijing",
……/*其他城市名略去*/
"Sanya",
;
StatiC int kmTable[NCities][NCities]=
0, 1697, 2695, 937, 1784, 1356, 926, 2543,
1697, 0, 313, 1840, 533, 940, 1409,1505,
……/*剩余元素的初始值略去*/
;
程序执行时,首先按提示输入两个城市名,然后在cityTable中查找与城市名对应的下标,最后用该下标在kmTable中找到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程序中定义的函数FindCitylnSortedArray和GetCity说明如下:
(1)函数FindCitylnSortedArray的功能是用二分查找法在全局数组cityTable中查找城市名所对应的下标值。
(2)函数GetCity的功能是读入城市名,调用函数FindCityInSortedArray来获取城市所对应的下标值。如果该城市名不存在,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C程序]
int main()
int city1,city2;
city1=GetCity("输入第1个城市名:");
city2=GetCity("输入第2个城市名:");
printf("%S和%s之间的距离为:%d km.\n”,cityTable[city1],
cityTable[city2],
kmTable[cityl][city2]);
return 0;

StatiC int GetCity(char * prompt)
char * CityName;
int index;
cityName=(char *)malloc(20*sizeof(char));
while(TRUE)
printf("%S",prompt);
gets(cityName);/*获取输入字符串*/
index=FindCityInSortedArray(cityName);
if( (1) )break;
printf("城市名不存在,请重新输入。\n");

free(cityName);
return (2) ;

Static int FindCityInSortedArray(char * key)
int lh, rh, mid, cmp;
lh=0;
rh=NCities-1;
while( (3) )
mid=(1h+rh)/2;
cmp=strcmp( (4) );/*比较两个城市名是否相同*/
if(cmp==0)return (5) ; /*两个城市名相同*/
if(cmp<0)rh=mid-1;)
else lh=mid+1;)

return (-1);/*城市名不存在时返回-1 */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有一种说法,说保护古代建筑必须以不妨碍经济发展为大前提,但许多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远未被现代人充分认识的智慧宝库。也正因如此,许多蕴藏在各类建筑实例、遗址和典籍中的精恩奥义一旦发掘出来,是对指导、解决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一系列弊病有着至关重要的用途的,涵盖着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项内容,也启示着日后持续发展的途径。就像当年总结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而开启文艺复兴新建筑样式一样,我们保护、研究包括乡土建筑在内的建筑遗存,也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应该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双重意义。

  曾经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旧城,目前所大力保护的那些文人士大夫的私园别业、寺观古刹与不那么下力气保护的城市水道与肆意拆毁的乡土建筑意义上的普通民居之间,其实是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关系的。在早年,苏州水道中取生活用水的水道,起排污用途的水道,以及航运水道、市内交通水道都有着大致明确的分工,有条不紊地保障着这座千古名城各项城市功能的正常运作,而郊县农民春秋两季的定期清淤,既保证了城市水源的清洁,也为周边农业生产无偿供应着有机肥料,这样,社会的士农工商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就形成一个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如今,工业排污使农民不再去清淤,不清淤则必然导致水道逐渐被废弃,于是,过去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不复存在,陆路交通持续拥挤,而残存的水道也难以保证各个园林寺观的“源头活水”。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然可以轻易下结论说工业发展、人口增长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我们借鉴、接受过去的治城原理,未尝不能形成另一种局面;坚持在旧城外开发工商与民用新城,使旧城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口密度,则旧街区不必大量拆迁,维持住古城风貌;根治工业污染使农民能够再来清淤,则水道清洁、通畅,可继续成为市内交通的重要补充,也使生态环境宜于现代市民生活……如此,苏州作为工商业、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平行发展的城市,不是比现状更符合世界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潮流吗?

  再看其他类乡土建筑。北方所常见的窑洞,无论是靠崖窑院样式或是天井窑院样式,除本身具有冬暖夏凉、造价低廉等优点外,黄土层下可居住,上可耕地,仍然是目前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下解决居住与耕地之间矛盾的最佳方案。其中有些窑洞如河南巩县某宅,其借崖势分凿上下三层、每层并列数间、内部上下左右相互通连的整体结构和壮丽外观,至今堪称因地制宜的建筑杰作,如无字碑一般地记录着北方人民与大自然于开发中和谐相处的千年历程。广布于西南山区的索桥,如今当然不难代之以似乎更坚固的钢骨水泥桥,但考虑到交通密度、承重荷载及造价的实际情况,以及山体地质构造情况,许多竹索桥甚至绳索桥却还是必要的选择,与自然景观也更能交融一体。再如属干阑式建筑的云南傣家竹楼,近代吸收一些西洋影响的福建侨乡民居,以及与村落水系相依相伴的安徽黟县西递村民居……无一不是独特的建筑外观下隐含着丰富的科技、人文内核,如果我们认真考察,未尝不能找到其中能够直接指导当今建筑潮流的东西来。(节选自殷力欣《漫谈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1.下列对“乡土建筑”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乡土建筑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是一个远未被现代人充分认识的智慧宝库。

B.乡土建筑的精思奥义对解决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弊病至关重要。

C.乡土建筑涵盖的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内容启示着日后持续发展的途径。

D.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或许会妨碍经济的发展,但有益于文化的继承。

2.下列对乡土建筑无一不“隐含着丰富的科技、人文内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古城的城市水道与普通民居构成的是一个社会士农工商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局面。

B.北方窑洞冬暖夏凉、造价低廉,黄土层下可居住,上可耕地,是特定地理环境下解决居住与耕地之间矛盾的最佳方案。

C.西南山区的索桥,是考虑到交通密度、承重荷载、造价情况以及山体地质构造实际情况的必要选择,很难用更坚固的钢骨水泥桥来代替它们。

D.云南傣家竹楼、福建侨乡民居、安徽黟县西递村民居,或属于阑式建筑,或吸收西洋影响,或与村落水系相依,皆因地制宜。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总结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可以开启文艺复兴新建筑的样式,同样,保护与研究我国的建筑遗存也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

B.在早年,苏州水道有多方面的用途,生活用水、排污、航运交通等分工大致明确,形成一个良性的和谐的循环。

C.虽然中国古代建筑、遗址堪称建筑杰作,但因缺乏文字记载而沦为无字碑,不被后人重视,影响后人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继承。

D.认真考察具有独特外观的乡土建筑,可以从其丰富的内涵中找到能够直接指导当今建筑潮流的东西。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大力保护园林寺观而不下力气保护城市水道与肆意拆毁乡土建筑意义上的普通民居,实际上是造成园林寺观最终毁灭的一种短视行为。

B.如果借鉴、接受过去水道明确分工运作的治城原理,苏州千古名城在稳定旧城和开发新城的建设中所呈现的生态环境更宜于现代市民的生活。

C.苏州要更符合世界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潮流,可以考虑在工商业、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平行发展上下功夫。

D.通过推行在旧城外开发新城、根治工业污染等措施,苏州旧城总有一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