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经批准于2007年1月1日溢价发行了50万份可转换公司债

题型:问答题

题目: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经批准于2007年1月1日溢价发行了50万份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50 000万元,取得总收入52 400万元。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的任何时间按照面值转换为100股普通股。自2008年起,每年1月1日付息。其他相关资料如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发行价款 52400万元,所筹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25%。2007年甲上市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2007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2)2008年1月5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50%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未转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一次结清。假定:①甲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假定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4%;②每年年末计提债券利息和确认利息费用;③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④利率为4%、期数为5期的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为4.4518,利率为4%、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8219;⑤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现值即为其包含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要求:(1)计算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并编制甲公司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2)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和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4)编制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支付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的会计分录。(5)计算2008年1月5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甲公司普通股的股数,并编制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有关的会计分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410/759e9626b1a5136a690ace546cbdad0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住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原文略有删改)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 ]→热情→愧疚→[ ]→[ ] 

3.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大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