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答案:

参考答案:

20年代至30年代的通俗文学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五四新文学这时已经站稳了脚跟,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文学已经掌握了全部读者和文学市场。所以左翼文学界一再进行“大众化”的讨论,并提倡运用“旧形式”和“大众语”,但收效甚微。原因是这些“大众文学”必不可少的娱乐功能。因而这种提倡仅仅是30年代“雅”文学向“俗”文学移动的愿望而已。

30年代,真正在由“雅”向“俗”移动的是海派文学。尤其是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占领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同时出拓宽了大众文学的市场。

新文学由“雅”而“俗”的挺进,刺激了旧派通俗文学,于是旧派通俗文学也开始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逐渐实现由“俗”及“雅”的转变。从而形成新文学“俗”化,旧派通俗文学“雅”化的态势。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9岁男孩,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之内曾患肺炎多次,易感乏力,活动后有气促但无青紫。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Ⅳ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较亢进,心尖区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左、右心室肥大。胸部X线片:两肺充血,左、右心室均大,以左心室为显著,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最可能的诊断为()

A.房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C.室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E.动脉导管未闭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