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则该菌株对亚胺培南() A.敏感 B.中介 C.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则该菌株对亚胺培南()

A.敏感

B.中介

C.耐药

D.剂量依赖性敏感

E.不报告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228/d465c9d4e3f11fe17e7faf0bd832d87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1.2005年将成为我国近20年来电力最为紧缺的一年。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已有24个省市拉闸限电。据预测,今年北京的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070万千瓦,用电缺口70万千瓦。用电高峰时,空调负荷要占到300万千瓦,接近30%。国内9家民间环保组织发出了科学使用空调的倡议,希望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将夏季空调温度调至26度,以减少能源消耗,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并对缓解由温室气体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2.我国政府机关在能源消耗上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定额管理以及受“公家的消费都正当”等错误观念影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记者在上海市某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发现这座大楼的西侧入口共有内外3道门。据介绍,如果将这些门全部关上,所形成的两个封闭空间就可以有效阻隔冷、暖空调的外溢。“但现在,不管大楼内是否开空调,这3道门始终都敞开着,任由冷气、暖气往外跑”一位接受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痛心地说。大楼每层楼的两个电梯出9、楼梯拐角处均靠窗,自然采光条件良好。记者采访当日天气晴朗,但这些自然光照充足的地方都亮着“长明灯”。3.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最高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部分政府机构大量使用白炽灯,数量超过3万只,其中至少有1.8万只可用节能灯替代。有50%的建筑没有外墙保温,有70%的建筑没有使用双层玻璃。部分老旧建筑虽然总能耗低,但保温性能差,能量损失大;新建办公楼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但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4.来自发改委的数据表明,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 2%、29.6%和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一方面,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资源产出效率较低,节约潜力很大。不容忽视的是,从2002年开始,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近几年重工业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04年,工业耗电占了74%,重工业耗能比重已经超过67%,从主要的高耗能产品的单耗来看;近几年产品单位能耗还是在逐渐下降,单位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是在进一步提高。5.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石油、铁矿石等进口依赖性增加。火电厂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去年我国新增5000万千瓦发电量,增长高达15%。“这样的火电厂没有必要新建。”在美国能源基金会执行副 * * 欧道格看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达到同样目的。6.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据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估计,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在3%~7%。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存在环境透支。这些已大大超过中国的环境容量,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7.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张延华指出,国家标准委正和相关部门加紧制定《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一大批产品能效标准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地修订、制定之中。力争用3~5平时间,在我国建成适合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需要的节能和环保标准体系。尽管我国节能和环保标准工作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当前的能源形势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比,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资源节约标准发展规划研究,节能和环保标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工业能耗设备没有能效标准、标准实施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等。国家标准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努力促成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充分发挥标准在节能和环保中的作用。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占当年 GDP的3~7%。环境“透支”普遍存在。9.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至20%,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看来,政府部门的节能潜力还相当大,政府没有理由不在节能方面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10.温 * * * * 在2005年6月30下午召开的“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 * * 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以建设部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 * * 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转引自《新华文摘》2007/2,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人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