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什么是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什么是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答案:

参考答案:

材料或构件在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应力。外力为拉力时,所产生的应力为拉应力;外力为压缩力时,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材料的伸长量或缩短量,称为应变量。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对于一定的材料,弹性模量是常数,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转动机械的轴与叶轮,要求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需要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微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和系统。微小型化电路简称微电路,是一种结构比最紧凑的分立元件电路小几个数量级、重量轻几个数量级的微结构电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指标之一是集成度。所谓集成度就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这个芯片的尺寸比小拇指的指甲还小)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也有的用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门电路(一个标准的门电路是由一个或几个晶体管组成的)来衡量集成度。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①能在这个小面积上制造十几个或几十个晶体管,②其电路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到20业纪60年代中期,集成度水平已经提高到几百甚至上千个元器件。我们把集成100~1 0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20世纪70年代是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 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这期间已出现了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的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仅是元器件集成数量的增加,集成的对象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也可能是一台整机(如单片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达10万以上,而且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生产集成电路的原料是硅、铝、水、某些化合物和一些普通气体,这些材料都不昂贵,③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却相当复杂,对所有的设备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而芯片价格的下降,④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④能达到。在硅片上制造微电路是成批地制造,在微小的面积上制出晶体管、电阻、电容而且按要求连成电路已属不易,而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就更加困难。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多是从硅片制造开始的,硅片的制造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条件。集体成路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为了保证工艺质量需使用大量昂贵的设备。而且,对生产厂房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集成电路的生产一般都要在超净车间中进行,这种厂房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大大地高于一般生产厂房。

芯片价格下降,只有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A.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相当复杂

B.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非常困难

C.建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巨大

D.生产集成电路设备要求高,材料价格昂贵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