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C产品由三道工序完成,原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其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列20小时,第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C产品由三道工序完成,原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其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列20小时,第二道工序30小时,第三道工序30小时,各工序内均按50%的完工程度计算。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10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第三道工序200件,该月完工产品100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产品费用合计为:直接材料15000元,直接人工8000元,制造费用10000元,采用约当产量法并按成本项目计算以下各项。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完工产品成本为()元。

A.24257.43

B.22000

C.26138.61

D.28170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213/03f917f018bf1909ea3978a23af1208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解析:华,光华,光彩之意。“精明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气由脏发,色由气华“(《四诊抉微》)。色泽为脏腑气血之外荣:光明显于外,润泽隐于内,光明润泽为色之常,...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解释下列词语。

①经久不息:                                        

②循序渐进:                                       

③沧桑:                                           

④溃退:____                                   

⑤要塞: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文学的语言并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是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内在世界,这与日常语言有着明显不同。日常语言往往是指向外在客观世界的,要“及物”,要经得起客观生活事实的验证,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说假话或讲错话。(例如有人问你:“黄河水从哪里来”就连小孩子也会知道回答:“黄河水从山上来”,或“黄河水从青藏高原来”,更具体而准确地说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但是,诗人却可以不顾这一“地理学事实”而说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看起来,李白的这一诗意语言是“失真”的,因为它竟违背了一般地理常识;但是,这一有意“失真”的描述却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并使这一描述本身成为有关黄河描述的千古绝响。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正是这句不顾“地理学事实”的极尽夸张和虚构能事的描述,才尽情地展现出黄河在诗人和其他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性体验。同理,说“白发三千丈”,也不符合生活事实,但这样的语言却更能传达诗人内心的极度愁闷。这表明,文学语言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是内在的自足。换言之,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像的逻辑行事,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文学语言的美正源于此。这正表明,文学语言的内指性有助于形成文学的心理蕴含性。

文中“地理学事实”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实

B.地理学上的理论数字

C.李白心目中的事实

D.李白想像中的事实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