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果用钳形电流表测试所有电机的负载电流,测量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时,应查出原因,并进行

题型:判断题

题目:

如果用钳形电流表测试所有电机的负载电流,测量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时,应查出原因,并进行处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205/7838a45bef63efc3d9f4cfa43f299f9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华某系江塘市某化工厂制剂车间工艺员,负责工艺流程管理和记录,兼做清洗参观服等工作,2009年3月26日午休时,华某提水桶到蒸气阀口处接热水时,被蒸气烫伤,经诊断,华某全身烫伤22%。同年5月17日,华某父亲向江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年7月11日,该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作出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华某不服,向江塘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决定,华某仍不服,诉至法院。原告诉称,因上班时其工艺流程记录不能中断,所以原告上班时间无法清洗参观服,只有利用午休时间进行清洗。本人因工作受伤,理应认定为工伤。被告辩称,原告不是在上班时间被烫伤,而且原告无法证明其午休提热水是为清洗参观服,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依法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是( )。

A.上班时间导致伤亡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在上班时间前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下面是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材料:
材料1 我们积极倡导弘扬奉献精神,不是要人们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去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我党允许并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只有把弘扬奉献精神与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激发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弘扬奉献精神,不能与“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对立起来。弘扬奉献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贡献到工作当中去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用奉献精神的价值去否定分配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就只能导致继续吃“大锅饭”,最终使奉献变成空洞的说教。
摘自人民网《按劳分配与奉献》2003年7月16日
材料2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某市有一工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星期天到乡镇企业工作,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则给予技术服务费作为酬劳。未曾想,这样的事在当时被认为走违规的,工程师因此受到不公正处理。出现这样令人困惑的事例,原因在于当时对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能否参与分配,在政策上不清楚,法律上不明确。今天,这样的问题早已不存在了,人们正享受着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种种实惠。
摘自人民网《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02年12月4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7年竞的十三大就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特别指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和实际操作原则上的又一新进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摘自周小川《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1、2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结合材料3说明党中央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
(3)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