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甲在生前借用乙的自行车,未及返还,甲即去世。其继承人丙并不知道甲遗留的白行车系他人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甲在生前借用乙的自行车,未及返还,甲即去世。其继承人丙并不知道甲遗留的白行车系他人的财产,遂作为遗产继承,并在上下班或业余时间使用。一年后,乙要求丙返还自行车,并赔偿因其使用给自行车造成的磨损,丙表示拒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已经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

B.丙对自行车的占有始终是善意占有,不承担自行车磨损的赔偿责任

C.乙无权要求丙返还自行车

D.丙在得知自行车为乙所有并要求其返还后,仍然占有并拒绝返还自行车,已经构成恶意占有,应承担此后自行车磨损的赔偿责任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112/7e406c1da0ba5add2b4e93649dd66b7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民间小调

材料二:张 * * 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 * * 、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 * * 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