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贸与信息传递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贸与信息传递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目前,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两股不同方向的潮流:某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仍然坚持“西方中心论”。与此同时,某些取得独立或复兴的民族,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一种返寻根、固守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和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甚至某些东方学者鉴于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世界造成的灾难和自身曾遭受的欺压,提出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

如何使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以便造成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呢我认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可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例如:儒家主张“制礼作乐”,即要求“有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道家追求“顺应自然”,即要求“无为”以保持社会安宁。它们本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思潮。但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对话中取得了某种共识。到西晋,有郭象为调和孔老,提出了“有为”也是一种“无为”。在《庄子•秋水》中有一段郭象的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不可穿落之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穿牛鼻”“落马首”是通过“人为”来实现的,但它本来就是合乎自然的。

郭象这一观点,儒家可以接受,道家也可以接受,但它又不全然是原来儒家或道家的思想了。“有为”(人为)和“无为”(天然)本不相同,但要使两者的意义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容纳,就必须在商讨中找到二者的交汇点,所找到的交汇点就可以成为双方能接受的普遍性原则。它并不要抹煞任何一方的特点,而又使双方能接受,这无疑是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的。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文化多元化”,作为一种主张,正确的理解是()。

A.主张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进行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

B.既反对“西方中心论”,也反对“东方中心论”

C.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应当在差别中共同发展,而不是吃掉另一方

D.在儒家与道家之间找到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交汇点,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108/9da82bbc146e2b8e1440574feb60067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的格式是: (类型名)变量名 所以将浮点型变量f转换为整型应写作(int)f,故选项C是错误的。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