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以下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以下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main()
char w[][10]="ABCD","EFGH","IJKL","MNOP",k;
for(k=1;k<3;k++)
printf("%s\n",&w[k][k]);

A.ABCD
FGH
KL

B.ABC
EFG
U
M

C.EFG
JK
O

D.FGH
KL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102/f756684be06cbf50e35ca9170acf8ba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 * * (1945.4)

请回答:

⑴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4分)

⑵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⑶材料四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4分)

⑷结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