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十六大”报告要求到()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2010 B.202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十六大”报告要求到()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2010

B.2020

C.2008

D.2050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223/66a8466b51f9c4bba7b6985310ddfa7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 如果不使用中继器,粗缆的最大长度为500m。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语言运用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备选成语: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       直言不讳       坚持不懈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__________;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

__________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着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崇韬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为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马彦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马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注: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敌人

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国库里的钱财

C、由是谗愈人/间:离间的话。

D、视崇韬去就/去就:动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王都利诱之耳②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B、①契丹来,非救文礼②人非生而知

C、①晋兵围张文礼镇州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4、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过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