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土钉支护基坑边坡,适用于基坑深度小于15m的( )。A.地下水位低的地区 B.土层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土钉支护基坑边坡,适用于基坑深度小于15m的( )。

A.地下水位低的地区

B.土层含水量大、难于支护的地区

C.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D.土层软弱、流变性强的地区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210/af1dda0247c69f475949bd24e058ef8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解析: 减速玻璃并不能让外界景物的运动看起来比实际更慢,而是看起来和实际速度一致——和没有玻璃时一模一样,因此所谓减速玻璃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不增速玻璃”。而其它的普通玻璃,相对而言,可以...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道”,亦即强调道并不是离开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在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中庸之道”,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就是为道的智慧。

(节选自杨国荣《中国文化中的“道”》,《新华文摘》2010年底7 期)

小题1:下列关于“道”的表述,不合文意的的一项

A.“道”是宇宙和人生多样的统一的终极原理。

B.“道”在感知认识中才表现出所具有的意义。

C.“道”离开了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就不存在了。

D.“道”非彼岸世界的存在,而是现实的生活。小题2:文中不能作为“道不远人”观点的论据的一项

A.深山花自开落,只有经过了人的欣赏,才有审美意义。

B.孔子认为“事人”“知生”比“事鬼”“知死”更重要。

C.儒家处处讲目光注视现实世界的“日用即道”的观点。

D.历史演化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不可否认的事实。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道在矢溺”即说“道”之广博,无处不在,这正说明“道”贴近我们日常生活而存在。

B.“中庸之道”并不是指站在两点的中间,而是在“为道”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方法。

C.道家“四大”道、天、地、人,“道”是最高原理,与人分属两端,距离遥远,儒家取用了此观点。

D.完美人格是言和行、知和行的完美统一,所以人格的培养也是对“道”的实践追求过程。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晚霞洒满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时,一群藏羚羊披着金色的余晖,悠闲、欢快地通过铁路。为了给藏羚羊迁徙让路,铁路建设者们关掉隆隆的机器,有些还撤离了工地。这样做,可以避免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   )

A.生态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扬沙、沙尘暴天气小题2:努力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以上都是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