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对肛管内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肛管上段内面的纵行粘膜皱襞称肛柱 B.相邻两肛柱下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对肛管内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肛管上段内面的纵行粘膜皱襞称肛柱

B.相邻两肛柱下端有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

C.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围成齿状线

D.齿状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

E.齿状线下方有宽约1cm的环形区,称肛梳或痔环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肛管上属直肠,下端终于肛门,肛管上段的内面,有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相邻两肛柱下端有半月形的粘膜皱襞互相连接,称肛瓣。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段围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陷窝。称肛窦,窦内常积存粪渣,易诱发感染。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围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它是内、外胚层的分界线,不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所以本题答案是D项。齿状线上、下两个区域内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和神经分布等方面均不相同,这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齿状线下方有宽约1cm的环行区,称肛梳或痔环。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行浅沟称白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34岁,农民。频繁腹泻及呕吐1d来诊。腹泻约20余次,水样便,伴腓肠肌抽痛,无明显腹痛。体检:神志清,明显脱水征,BP8/5.3kPa(60/40mmHg),血浆比重1.035,红细胞比容0.60(60%),WBC18×109/L,大便光镜检WBC0~2/HP。经大便悬滴及涂片检查初步诊断为副霍乱。

病人经补液及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解除隔离出院标准是()

A.症状消失后至少1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B.症状消失后至少10d,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C.症状消失后至少2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D.症状消失后至少2周,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E.症状消失后至少3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