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带电作业工具应定期进行机械试验,其试验周期为:绝缘工具()一次,金属工具()一次。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带电作业工具应定期进行机械试验,其试验周期为:绝缘工具()一次,金属工具()一次。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128/ed1088487b1dae4776a1b0b6d7f1518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减少

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E点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2.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达菲”(又名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该药能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神经胺酶的作用,从而使流感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繁殖

B.“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间扩散

C.“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丧失对人体细胞的识别能力

D.“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控制神经胺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