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简述警察刑事职权的含义。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简述警察刑事职权的含义。

答案:

参考答案:

1.是一种公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的行使代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属于公安刑事执法行为。

2.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进行预防、制止、揭露犯罪的刑事追诉职能;体现了执行刑事法律,维护刑事诉讼秩序,保证司法审判、执行活动顺利进行的职能。

3.是经过法定程序,国家权力机构赋予的,这一职权的依法行使不受其他机关、团队、个人的非法干涉。

4.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中,调整与相对一方当事人的刑事法律关系;发挥对犯罪的预防、制止、侦查、揭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刑事司法职能。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如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作者为什么要选取“推敲”的故事作为论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大家都熟悉,用来作论据,说服力强。

B.这段故事论证作者的观点非常恰当。

C.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D.它足以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