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镶贴墙的釉面砖时,应自下而上逐行进行,每行镶贴宜从阳角开始,把非整砖留在().

题型:填空题

题目:

镶贴墙的釉面砖时,应自下而上逐行进行,每行镶贴宜从阳角开始,把非整砖留在().

答案:

参考答案:阴角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去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信风,是指赤道两边热带地区的低层大气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小题1:下列对“拉尼娜”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B.拉尼娜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名词,中文意思是“小女孩”。

C.拉尼娜的现象和语意均与“厄尔尼诺”相反,是反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交替出现的,在厄尔尼诺之后必然发生拉尼娜。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拉尼娜”形成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与赤道两边热带地区的低层大气刮向赤道地区的信风相关联。

B.信风使得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因而导致拉尼娜现象。

C.拉尼娜与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相关联。

D.海表温度偏低,使得气流东沉西升运动加剧,信风不断加强,持续加剧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冷,形成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与作者观点吻合的一项是

A.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将来拉尼娜现象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

B.信风又名贸易风,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它开展商务活动。因此它对人类有益无害。

C.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对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有明显的区别。

D.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但其强度和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