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既可以用于均相的液相反应,也可用于非均相液相反应,但不能用于非均相

题型:判断题

题目: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既可以用于均相的液相反应,也可用于非均相液相反应,但不能用于非均相气液相鼓泡反应。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025/30fa63980b14afc4818396d62b5375b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B, D

试题推荐
题型:默写题

填空。(5分)

①《陋室铭》中,作者用“                 ”交代了自己的交友标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个性,从而说明了陋室不陋。

②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甩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攀登人生顶峰抱负的诗句是:“                     ,                        。”

③杜甫《春望》一诗中,“                                      ”两句移情于物,感时伤世,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④《使至塞上》中将塞外景象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被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学派中的)另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材料三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