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造血不良、()和失血性三类。

题型:填空题

题目:

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造血不良、()和失血性三类。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021/afcd0912672d0442f9353fc946de12a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工作压力≤0.04MPa。工作温度≤80℃。

试题推荐
题型:解答题

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属于______组织.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__(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______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______.

(4)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除环境温度外,还有______(填一个即可)等.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贴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对后人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巨大的。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贴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导线风压传递给悬垂绝缘子串下端,引起绝缘子串横向摇摆,称为悬垂绝缘子串的摇摆角。
每一种直线杆塔对大气,操作过电压和大风时工作电压,有最大允许摇摆角,超过该角度即需要更换更大的塔型,甚至改为耐张塔。也可调整杆塔位置和高度以增大垂直档距,减小摇摆角。

LGJ-300/50导线,自重1.21kg·f/m,大风( 35m/s)时,风压1.43kg·f/m,lv=280m,lH=400m,绝缘子串风压22kg·f,质量70kg,其摇摆角为( )。

A.55°;
B.59°;
C.62°;
D.65°。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