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中国海军第一所海军院校()A、海军工程 B、大连舰艇 C、广州舰艇 D、海军航空工程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中国海军第一所海军院校()

A、海军工程

B、大连舰艇

C、广州舰艇

D、海军航空工程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009/fdb5bd2f5ce097271a810ef1c066e79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Link Down状态时(有线链路断开)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可分几种。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有变异而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特征,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因为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比如,1977年“俄罗斯流感”,病毒株是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袭1957年以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对抗这病毒的抗体。而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经历过H1N1型病毒的侵袭,体内会产生抗体,因而对于1977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小题1:不属于流感病毒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复制能力。

B.流感病毒变异很大,往往没有有效药物应对。

C.流感病毒传播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让人防不胜防。

D.流感病毒常常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人体内,受流感病毒侵害的器官是上下呼吸道。

B.流感病毒沿上呼吸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

C.患感冒后,呼吸道的自然防卫能力就会丧失。

D.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小题3: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重视流感的危害,及时进行隔离防护,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B.患过流感的人,在相同或相近似的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发生时,不会生病。

C.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所以防治流感用的流感疫苗也要不断地更新。

D.单纯型流感即使没有进行治疗,流感的症状一般两周后也会自然消失。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相距为d,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AB、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设想两星体静止不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O沿OA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受到两星体的万有引力合力大小一直减小

B.它受到两星体的万有引力合力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C.它受到两星体的万有引力合力大小一直增大
D.当物体m与两星体间距离均为d时,物体受到万有引力合力大小为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埠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杜诗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王学泰《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成为诗歌界的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