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直埋电缆输电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宜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不应小于()。A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直埋电缆输电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宜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不应小于()。

A.1:100

B.1:150

C.1:250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001/9fc03090c9fb101f6c07686a491e13c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少林善刚、武当善柔、峨眉亦刚亦柔。少林派刚劲迅猛以功架见长,有外家拳术之称;武当派内修养气,以呼吸见长,有内家拳之名;峨眉派则主张内外相重、刚柔皆备。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戈下面的题。

云朵中的羌族能否幸存?

  四川大地震把羌族推到灭绝的边缘。不过,一些专家希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使这个曾经兴盛的少数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

  以“云朵中的民族”著称的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如今主要聚居在四川省汶川、茂县和北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的影响近乎灭绝之灾。有些人担心,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可能将意味着羌族文化的消亡。

  还有些专家指出,羌族文化在地震前很长一段时期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世世代代与汉族的共生融合,加之缺乏有效的文化保护计划,其民族传统的日渐淡化也是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们预计,此次地震将会进一步削弱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认为羌族在地震之前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的专家指出,羌族没有书面语言,且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他们指出,羌族的“汉化”在北川尤为明显,因为绝大多数羌族传统的吊脚楼都在汶川和茂县。北川的建筑都很现代,只有很少的羌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能讲羌族话的人就更少了。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认为,北川在地震中损失了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以及绝顶珍贵的活体记载——人。包括北川羌族博物馆珍藏的800件文物在内,许多史料都已永久埋在了废墟下。组建保护羌族文化专家组的中国文联副 * * 冯骥才表示,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许多都已罹难。

  北川县青片乡是少数几个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保持村民原有生活风貌的乡镇之一,但地震后由于家园被毁,绝大多数人已离家另谋职业。青片乡正河村村主任杨华武认为,全面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刻不容缓。他说:“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挽救羌族文化。重建羌族自治区首府是重新展现羌族文化的大好时机。”(选自2008年6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

1.下列说法不能支持“羌族文化濒临消亡”观点的一项是(     )

A.没有制定对羌族文化的保护计划,使羌族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B.羌族文化在震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

C.此次地震加剧了对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削弱。

D.羌族世世代代与汉族共生融合,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

2.下列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都已罹难。

B.羌族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因而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

C.四川大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来说是灭绝之灾。

D.有的专家认为在地震之前羌族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在四川大地震中都已经永久埋在了废墟下,这意味着挽救羌族文化的工作举步维艰。

B.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羌族文化就可能消亡。

C.只要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就能使羌族文化重现生机。

D.由于作为弥足珍贵的羌族文化活体记载的羌民在这次大地震中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因此保护羌族文化困难重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