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单层工业厂房构件弹线中,应在柱子()面弹出安装中心线。A、一 B、二 C、三 D、四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单层工业厂房构件弹线中,应在柱子()面弹出安装中心线。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925/965041860a7b1cb60b5a781908c4e5d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商品,并签订买卖合同。A公司按期供货后,根据买卖合同和发货单,采用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结算货款。B公司于3月20日接到付款通知,3月22日填制拒付理由拒绝付款,认为合同中未事先约定明确的结算方式,且收款委托中也未注明合同号,后经双方协商改为汇票结算方式。B于4月6日向A开出面额30万元的汇票,期限5个月。A取得票据后不慎被C盗窃,C将票面金额改为50万元并在票据背书添加“A将票据背书转让c”的字样,盗盖A公司公章;之后C又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D,D又背书转让给E。E到期向B提示付款,B以A取得时未支付对价为由拒付。E取得拒付理由书后,向D发出书面追索通知,追索金额包括票据金额5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及发出追索通知费用2万元,D以追索金额52万元超过票据金额为由拒绝付款。C认为背书时未注明背书时间且票据也未注明付款日期,票据要件不全.拒绝承担责任。A以该票据被C变造且又未接到追索通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要求: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A、B公司之间货款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结算货款时,B拒付理由是否充分(2)B对到期票据拒付的理由是否充分(3)D、C不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是否充分(4)c对该票据应承担哪些责任,其行为属于何种行为(5)若c对该票据属正常背书取得,A未接到追索通知,A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并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的技术,只有主观愿望是不行的。但脱硫技术不会从燃烧煤的过程中自动生长出来,研究与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1.下列不屈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2.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应该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查看答案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等……;我一点也不喜欢tán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表达广告主旨,不超过12个字,并说明理由。

广告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