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材料核查工作,确保申报人工种、工龄、证书等基本信息真实,若发现个人信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材料核查工作,确保申报人工种、工龄、证书等基本信息真实,若发现个人信息不准确或申报材料不全的()。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909/d8ab96e095900a41a489e7fcaba71c1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解答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草原上牧草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进牛羊等家畜,结果,牛羊增长,牛粪也随之增加.由于当地没有吃牛粪的屎壳郎,于是经多年探索,澳大利亚决定从中国引进屎壳郎,从而改变了环境,使畜牧业更加兴旺.

资料二: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作为______促进______的物质循环,在______中起重要的作用.

(2)上述技术称为______技术.此技术是将______注入到一个受精卵里,再将受精卵转移给母牛,产下的仔牛就携带有______,产出的牛奶中会含有______.利用此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______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______等优点.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11分)

呵护孩子心中的“西瓜树”

①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依30分为满分的标准,改作文的老师给这作文打了24分,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了一句批语“西瓜不长在树上”。

②孩子多是富含想象力的,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匪夷所思,但有时候却缺乏常识。这恰恰是孩子的特点,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绝对不能随意扼杀,而应给予热情鼓励,多包容、少批评、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为,有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令我们震惊,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③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创造力。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常被成人视为“胡思乱想”,其实,那可能恰恰是因为成人缺乏想象力所致。不妨再来看看这个小故事:美国沃帕科内塔小镇,一位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10岁的儿子在后院里蹦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亲爱的,你在干嘛呢?”儿子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妈妈没有给“胡思乱想”的儿子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家哟!”30年后,这个小孩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④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成功只是带有偶然性的个例,那么,英国一项持续30余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则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加成功。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调查显示,在11岁时便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当中,50%的人42岁时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而想象力较差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仅为20%。

⑤由于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禁锢,凡事要求循规蹈矩,师法古贤,国人历来在科技想象力方面比较薄弱,很少有异想天开的例子。其实,中国人也曾有想象力丰富的时代,先秦时代的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共工撞山、羿射九日、嫦娥登月等,何其大胆精彩。可惜,后来的独尊儒术,专注六经,八股取士,钻故纸堆,把中国人的想象力几乎扼杀殆尽,也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深刻。

⑥前不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丰富的想象力的肯定与鼓励。一个贫瘠、落后、封闭的高密,居然能给他提供无限的创作来源,让他变幻出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和事。他的成功也能给我们的科技教育界以启示和警醒:                                           

                            

⑦因而,呵护学生心中的“西瓜树”,与支持孩子的“登月梦”,对于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同样大有意义,同样值得肯定。

小题1:文章标题中的“西瓜树”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3分)

                                                                              

                                                                              

小题2: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大胆想象?(2分)

                                                                              

                                                                              

小题3:文章介绍阿姆斯特朗的小故事,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3分)

小题4:根据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