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15%时绞车应()并()。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15%时绞车应()并()。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908/51df2f1197e077b3077282cfe7d48b8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右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后,立刻将集气瓶上的三孔胶塞塞紧。

③迅速将预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④待白磷燃烧完毕,将集气瓶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中白磷的用量应保证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3)小组成员小张对“实验前向集气瓶内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不理解。咨询组长小明后,他终于明白加入水的作用,其一是                                                   ;其二是                                                        

(4)小组成员小红无意间发现,向b体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会变成红色。请你对“变红”现象的原因提出大胆地猜想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凿井

①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②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之外,还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着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他们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③西哲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④乱忙的人是在凿浅井。他们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每一口井都没有凿到水源。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财力的浪费。不要因为自己常被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能者多劳”,是对一个有才干的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因为他是在被人拖着凿浅井。

⑤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仅仅为了某件事情时髦或流行,就跟着别人随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与兴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诸东流。所得只是一时的热闹,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机会。

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情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借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心情低落,可能是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并不是妄测之词。

⑦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这口井,当可凿得更深些。

⑧对事情专一,并非不求上进,也非懒惰。它是一种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摆脱其他外物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个人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条件。

⑨《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这是“专一”的最佳实例。

⑩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小题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细读全文,你认为文章以“凿井”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3:第⑦段中划线的“凿得够深”与“凿得更深”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4: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在“凿井”,假如“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井”却仍未能“凿井及泉”,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该怎样做?请结合实际阐述理由。(3分)

小题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儿男,8个月,因“发热、咳嗽2d,伴气促1d”来诊。体温37.0~40.5℃。既往健康,生长发育过程无异常,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查体:T39.5℃,P170次/min,R66次/min;烦躁;颈部和躯干部可见猩红热样皮疹;鼻翼扇动,口周发绀,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双肺可闻中小湿性啰音;心音尚可,HR170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肋下1.5cm。

此时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提示第2次胸部X线片:右肺被压缩80%至肺门,肺野透亮度增加。)()

A.紧急胸腔穿刺抽气

B.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

C.静脉注射呋塞米

D.气管切开

E.10%水合氯醛灌肠

F.静脉注射1/4饱和量的毛花苷C

G.静脉用头孢曲松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