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道路客运与其他客运方式相比,其特点为() A.线路密度大 B.靠其他运输集散旅客 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道路客运与其他客运方式相比,其特点为()

A.线路密度大

B.靠其他运输集散旅客

C.资金回收慢

D.资金周转时间长

答案: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除了著名的“北京人”(约生活于五十万年前),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都发现了比“北京人”或早或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同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地下发掘证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已经发生显著的阶级分化,上层人物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以及标志身份、权威的器具(如墓葬中精致的玉斧)。这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关于中国的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或“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夏王朝的存在,虽为许多学者所相信,并有不少人认为传说中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但这些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我们只能说,传说中夏王朝的开国,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前人习惯于把中国的远古社会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并为之虚构出某种政治、文化的中心(“三皇”、“五帝”之说,便由此产生)。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相隔较远、不同类型的文化,往往有显著的区别,说明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以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后者是水稻;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后者多为黑陶。所以,仅仅将黄河流域视为中 * * 的摇篮,显然过于狭窄;应该说,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即使在中国统一以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始终存在。

但是,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为了夺取土地、人口、财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相互兼并和国家机器的成熟。这个过程,在北方比南方来得剧烈。在中国古代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天然物产相当丰富,维持生存也比较容易。因此,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从事大规模的战争,既没有很迫切的必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自然条件。于是分散的自然群落,便得以在长时期中维持下去。在天然物产缺乏、却便于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的黄土高原和黄淮平原上,更需要把分散的人群凝聚为强大的群体,以展开生存竞争。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传说中的还是信史记载的上古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如炎帝与黄帝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等等,多发生于北方。夏姑且不论,商、周作为中国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王朝,都是兴起于黄河流域。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学说、礼仪制度、文化机构。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商、周的文化(尤其是周文化),相比于其他地域的文化要早熟得多;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们所发生的影响也更大。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导论》

小题1:下面是有关“新石器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认为中国的古史始于“三皇”或“五帝”,然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B.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文化时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阶级分化,产生了不同的阶级,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还有象征身份和权威的器具。

C.阶级分化的产生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D.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他们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

B.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也只是传说。

C.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D.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有显著的区别,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三皇”、“五帝”之说产生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认为远古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心。

B.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但是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

C.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因此和民族文化起源完全没有关系。

D.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不如后者先进。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说明文阅读,完成问题。

风能灭火吗?

  (1)提起火焰山,红颜童稚、鹤发老翁,人人皆知;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之火的场面记忆犹新。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真宝扇还是假宝扇,却是无法将大火扑灭的。像我们常用扇子扇煤炉,目的就是想把炉内火越扇越旺。如此,你是否知道,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呢?

  (2)说起风,我们并不陌生。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风来耕田、提水、磨面、行船、发电……它为人类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在风的大家族中,除了我们所共知的龙卷风、台风等熟悉的面孔外,还有人们比较陌生的火风。火风在气象科学上称作“焚风”。

  (3)一般来说,如果不加预防,台风和龙卷风等强风会给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灾难和损失,而焚风也不例外。焚者,火也。冷季的焚风常引起积雪融化,甚至出现雪崩;暖季的焚风则使谷物或果实早熟,严重者可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使山林发生火灾。可见,风与火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在火灾现场,风对火势的蔓延发展影响很大。有时,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起火,因温度差和空气对流等原因也会起风,而且随着火势的不断扩大,风也会越来越大。

  (5)众所周知,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一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的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即使氧气很充足,也不可能燃烧。例如,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足量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却不能使炉内环境温度低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这样炉火持续燃烧,所以会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6)因此,风是助火还是灭火,主要取决于风的大小和可燃物的温度。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空战中,有一架飞机中弹着火,机智的飞行员通过加快飞机的飞行速度,使流过飞机的气流速度大幅度提高而最终灭火。又如,油井着火时,消防人员在油井附近引爆炸药,用爆炸引起的强烈气流来扑灭油井大火等。虽然上述火灾起因和灭火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利用的都是风能灭火这一原理。

  (7)无独有偶,早在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机修厂的郭跃尊就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重5.7千克,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火瞬间熄灭。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8)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了风的脾气和特点后,人们一定能使“风助火势”变为“风抑火势”,让风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1.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文章第(5)(6)两段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B、逻辑顺序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C.空间顺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D.逻辑顺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说明文的语言是非常准确严密的,请你以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为例进行分析。

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申报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会员竞价交易申报的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15~ 9:25,9:30~11:30,13:00~15:00

B.深证证券交易所接受会员竞价交易申报的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15~11:30,13:00~15:00

C.按每个交易日9:20~9:25,14:57~15:00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主机只接受申报,但不对买卖申报或撤销申报进行处理

D.每个交易日 9:20~9:25,14:57~15:00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主机只接受申报,但不对买卖申报或撤销申报进行处理

E.每个交易日9:20~9:25为开盘集合竞价阶段,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机不接受撤单申报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