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男性,42岁,左眼反复发作红、痛6年,多于感冒后容易出现,共发作约10次。2周前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患者男性,42岁,左眼反复发作红、痛6年,多于感冒后容易出现,共发作约10次。2周前又出现红、痛,视力严重下降。眼部检查:左眼视力F.C/30MM,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下方见5mm×5mm溃疡,已穿孔,虹膜嵌顿并脱出穿孔口,前房消失,瞳孔及眼后段看不清。

对患者现阶段的治疗,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封闭穿孔口,重建前房

B.连续加压包扎,促进穿孔口愈合

C.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创面,促进穿孔口愈合

D.继续使用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E.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滴眼,预防细菌通过穿孔口进入眼内,引起化脓性眼内炎

答案: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不定项选择

B银行的一台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储户甲在该取款机上取钱时发现,其可以取出的钱远远多于自己账面存款数额。甲一时贪心,从该取款机上多取出数10万元。B银行发现后报案,甲因盗窃罪被起诉。对于该案,法官甲和法官乙有不同的见解。法官甲认为,应当适用《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法官乙认为,立法者所指盗窃金融机构,应当主要是指盗窃银行金库、运钞车等行为,从取款机超量取款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并不严重,只是一般的盗窃,不应该适用这一特殊条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

A.法官甲在此案中使用了辩证推理的方法

B.法官乙在此案中使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C.法官甲对《刑法》第264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D.法官乙对《刑法》第264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