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6岁孕34周,10天前开始感觉乏力食欲差,近5天病情加重,伴呕吐.巩膜发黄.神智欠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26岁孕34周,10天前开始感觉乏力食欲差,近5天病情加重,伴呕吐.巩膜发黄.神智欠清而入院,血压13/90mmHg,SGPT35u,脂红素176umol/L,尿蛋白(-)

最不恰当的治疗是:()

A.尽快终止妊娠

B.积极护肝

C.防治肝昏迷

D.使用广谱抗生素

E.消除黄疸

答案: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器,其结构如图题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受装置.当有物体从a、b之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题13乙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图中A B是水平桌面,C D是一端带有定滑轮的等厚长木板。将光电门固定在靠近木板滑轮一端的F点 (与之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上的E点由静止释放,由光电门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

(1) 若已测得窄片的宽度为,并用米尺测得EF两点间距为L,且L》d,与光电门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t,小车的质量为M,所挂的重物质量为m.则小车经过F点小车的动能表达式EK=            ;(说明:本题的(1)(2)(3)的结果均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2) 如果研究对象是小车,请写出验证本实验的表达式是                      ;如果研究对象是小车和重物这一整体,验证本实验的表达式应是                  ;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________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________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________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还是限于少数人。  对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没有好好思考过的人,很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很常见的是把文字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文字和语言是并行的两种表达意思的工具。这种意见在我国知识分子中间相当普通,因为我们用的是汉字,不是拼音字。有人说,文字用它自己的形体来表达人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当人们写文字的时候,目的在写它的思想而不仅为的是写语言;当人们看文字的时候,也只是看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一定把它当作语言;只有把它读出来的时候,才由文字转化为语言。这个话显然是不对的。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来,才成为文字。如果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那就还是图画,不是文字。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至于写的时候和看的时候读出或者不读出声音来,那是不关乎文字的本质的。事实上,教儿童认字总是要首先教给他读音;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粗通史字的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念念有词”,那怕声音很小,小到你听不见,你仍然可以看见他的嘴唇在那儿一动一动。完全不念,只用眼睛看(所谓“默读”),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文字(书写符号)和字音不可分割,因而文字(书面语)和语言(口语)也就不可能不相符合。但是事实上文字和语言只是基本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文字和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写东西的时候可以从容点儿,琢磨琢磨。说话的时候,除了一个一个字音之外,还有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语调,以及脸上的表情,甚至浑身的姿态,用来表示是肯定还是疑问,是劝告还是命令,是心平气和还是愤愤不平,是兴高采烈还是悲伤抑郁,是衷心赞许还是嘲讽讥刺,等等不一;写东西的时候没有这一切便利,标点符号的帮助也极其有限。因此,说话总是语汇不大,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有脱节,有补充,有插说,有填空的“呢、呃”,“这个、这个”;而写文章就不然,语汇常常广泛得多,句子常常比较复杂,前后比较连贯,层次比较清楚,废话,比较少。这都是由不同的使用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语言和文字又互相作用,互相接近。语言里出现一个新字眼或者新说法,慢慢地会见于文字,例如“棒”、 “搞”,“注点儿意”;文字里出现一个新字眼或者新说法,慢慢地也会见于语言,例如“问题”、 “精简”、“特别是”、“在什么什么情况下”。剧作家和小说作者得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而一个讲故事或者作报告的人,却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即使不写稿子,也会更像一篇文章。所以一个受过文字训练的人, 说起话来应该能够更细致,更有条理,如果有这种需要。一个原来善于说话也就是有“口才” 的人,也应该更容易学会写文章。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这是因为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可是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摹仿早一时期的文字,因而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却往往留存在书面语里。再还有一些特殊的著作,例如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叫人们轻易不敢改动其中的古老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在文字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烈的场合,往往会形成文字和语言脱节的现象。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时候,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就不仅是风格或者文体的差别,而是语言的差别了。但是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这种情况才能维持。一旦要普及文化,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就必定要取古老的书面语而代之。  (节选自吕叔湘《语文常谈》,《吕叔湘文集》第五卷,商务印书馆,1993)

“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不在原因之列的是

A.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

B.书面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与口语脱节

C.人们可以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

D.典籍的权威性使人轻易不敢改动其中字句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某城市拟对市中心区域进行旧城改造,涉及到A、B、C、D四宗地,土地总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其中宗地A为一旧住宅区,土地总面积为8500平方米;宗地B为企业甲所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土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土地现状用途为工业,由于规划限制,该企业计划搬迁到城市郊区;宗地C为公司乙所使用的国有出让土地,土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出让用途为商业,出让年期为40年,已使用5年;宗地D为公司丙所使用的国有出让土地,土地面积为3000 平方米,出让用途为商业性办公用地,出让年期为40年,由于缺乏建设资金,该宗地巳闲置5年。  上述四宗地由当地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代表政府进行统一收购,经整理后按照规划拟建成一商业中心,规划建筑容积率为2.0~3.5。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该中心区域经整理后,拟将土地进行公开出让,请问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出让,并簿述不同出让方式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