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2张液体是() A.2:3:1液 B.2:1液 C.4:3:2液 D.4:1液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1/2张液体是()

A.2:3:1液

B.2:1液

C.4:3:2液

D.4:1液

E.2:6:1液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821/02bd4b03326605a11243c06e606ca3c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 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苟勋《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家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