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816/e79c708288f540eecd173b637ba8745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45岁。胸部撕裂样痛3小时伴晕厥1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降压药物。查体:血压180/130mmHg,脉搏75次/分,呼吸稍促,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正常对称,心界不大,心音有力,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T改变。

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高血压危象

B.主动脉夹层

C.急性心肌梗死

D.急性心包炎

E.张力性气胸

F.蛛网膜下腔出血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