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

A.编写程序

B.分析问题

C.设计算法

D.调试运行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812/2e97c957c4b9a435662a1232eb7858a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A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对生产力发展作用增大,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学科间渗透加深,出现许多介于二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学科划分更细更多,而不是减少,故A项观点错,符合题干要求。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都在辽(南京)、金(中都)的基础上,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城市功能及辐射能力空前增大。它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畅达四方的水陆通道,不仅沟通南北两大经济区,而且,往北连结上都、和林等地,往东北经辽阳与松辽平原连成一片,并进而联结欧亚,“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舟车所通,宝货毕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因为这里具有丰富的优秀劳动力一一聪明、勤劳、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很廉价。这些地区还具备相当多的科学技术资讯和较好的电讯设施,这些为集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活动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此外,日本、南韩和台湾的货币正在升值,而美元和人民币则在贬值,这就使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情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的原因。(6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 2009年10月从国内购进生产用的钢材,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68000元,已支付运费5800元并取得符合规定的运输发票,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免税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为13200元人民币,材料均已验收入库;本月内销货物的销售额为150000元,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为42000美元,(题中的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13%,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应退增值税45318元,免抵增值税额0元
B.应退增值税37466元,免抵增值税额6136元
C.应退增值税24050元,免抵增值税额19552元
D.应退增值税26570元,免抵增值税额8842元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