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8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题型:综合题

题目:

(18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3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4分)

(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5分)。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810/4221ec687a12857a23f98320e97f621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调车组内的“试闸良好”按()方式显示

A、昼间:单臂(拢起手信号旗)自下向上斜伸;夜间:白色灯光自下向上斜举。

B、昼间:两手(拢起手信号旗)向前上下大摇动;夜间:白色灯光上下大摇动。

C、昼间:拢起的手信号旗作“×”形;夜间:白色灯光划“×”形。

D、昼间:拢起的手信号旗一横一竖成“T”形;夜间:白色灯光划一横一竖成“T”形。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