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

题型:简答题

题目: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学堂数在校学生数毕业学生数教师数
1902 6912  
190376931428  
19044476694752167 
190582772588732303 
1906238625453388064 
19073788810249881950863556
19084799513007391484673703
19095911716396412336190095
1910426961284965  
1911525001600000(约)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题目分析:此题未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做到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在材料中找到一个观点;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点评: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解题思路为:

1、找(紧扣评论对象,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