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

题型:综合题

题目: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 *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4)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经济立法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加强法制建设。“ * *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由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4)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题目分析:(1)此题两小问,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2)材料前段列举的设计领域五个,考生据此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是不难的,根据最后的“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特点,至于第二个特点可能容易忽略。(3)根据材料出处的时间(一般材料的出处都对解题有帮助)可知是“ * * ”刚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那么第二小问的背景就可以轻松可知。第三小问则是改革开放那个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再现认知。(4)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书中的叙述较多,照葫芦画瓢,经过几年的历史学习,模仿性地概括出“关系”应该是可以的。

点评:古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明显的不同。古代的法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是为君主的统治服务的;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是体现的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趋势,体现了人民主权,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需要进一步掌握的知识是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者是相互推动的。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