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对联文化。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对联文化。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1、补充戏台联。

    上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下联: 装谁像谁,                                          。(贴心小提示:“亦”对“就”)

2、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下联:                                                                                      

3、名联赏析,仿例对下面的对联赏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赏析:这是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的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借联来述说自己的胸怀,并以此自勉。全联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贴心小提示:薄松龄屡次科考不中的自勉联,涉及人物项羽、勾践)

    赏析: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9/5f39bf06c93f22097c11415606599b5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成...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