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指学习阶段)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C.今之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许多人)

D.君子不齿(牙齿)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师:①于其身也,则耻焉②犹且从而问焉

其:③皆出于此乎④今智乃反不能及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下烈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C.①而耻学师②冰,水为之,而寒

D.①师道不传也久矣②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4.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B.本段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得出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结论。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反面论证了从师的重要性。

D.本段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了“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9/2327c04660d55461508ae4c9cab61fc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比热(容)  热值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专注现实和历史的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以平民化甚至平庸化的社会坐标、艺术坐标,消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精神和理想价值,使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作家的人文操守在瓦解中实现着某种转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是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的特征
B.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使得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精神和理想价值消解
C.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使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作家的人文操守在瓦解中转型
D.在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悄然消失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