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表用功率一定的电加热器给质量一定的某种液体均匀加热,研究液体升高的温度跟吸收热

题型:实验题

题目:

下表用功率一定的电加热器给质量一定的某种液体均匀加热,研究液体升高的温度跟吸收热量的关系中是该实验获取的部分数据,请你根据数据归纳出这种液体升高的温度Dt跟吸收热量Q的关系:在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____时,Dt=________。

Q/103 J255075100125150175
Dt/℃12.52537.55062.57587.5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8/ae9ff97906e4894f76b86a8723142bf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A2.B3.C4.A5.B6.C7.D8.A9.D10.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粱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邸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2,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日: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亍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日:“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王孙:犹言“少爷”古时对青年人的尊称。②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连敖,坐法当斩 坐:因为

B.项梁败,又属项羽 属:跟随

C.众辱之日 众:当众

D.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拜:授职

9.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和推重的一组是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追信,诈也。 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②如失左右手。 

D.①俯出胯下,匍匐。 ②与语,大悦之。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

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们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

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

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4分)

译文: 

(2)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3分)

译文: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查体: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辅助检查: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43,淋巴细胞0.55。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