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 * *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

②陁(tuó)山冈。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浊酒相    劳:劳动

B.然将西山,  适:到

C.不足以众客。 席:坐

D.而西山之始具 胜:美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情绪。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8/8bb298b7258c084bc41aa02729d986b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不变,不变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当一杯酒精烧掉一半以后,剩下的酒精的热值和比热容大小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不变.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时人皆服其量。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计(          )   ②是(          )   ③佯(          )

小题3: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小题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