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之所欲至矣——意:意料

B.故绝江海者于船——托:托起

C.欲霸王者托于——贤:好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毂八百乘霸诸侯/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吾还也

C.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遂出见,因授以为相/其孰能讥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贤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8/61ee94bb4cfbe2a3dd5bebdb771704d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质量的物体,比热越大,温度变化越慢。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大的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越小;若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比热大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冷却水、热水...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70岁,双上肢震颤3年,行走困难1年就诊。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5年。查体:神清语利,高级智能正常,口唇及双上肢有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张力高,四肢腱反射正常存在,四肢病理征阴性。行走呈慌张步态。

提问:关于帕金森病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B.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C.路易小体形成

D.多巴胺含量降低

E.乙酰胆碱含量降低

F.脑基底节变性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