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 建筑中大行其道。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7/fcb191061594245b0896535f016a468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小说人物集锦(荟萃)(2)①课外阅读的时间有多少 ②阅读书目 ③阅读方法 ④给老师和学校建议 (3)①读人物、读情节、读环境。 ②边读边联想。 ③边读边写读书笔记。 (4)孔乙己,你的命运让人同情,你的...

试题推荐
题型:完形填空
One afternoon just before Christmas it was cloudy with strong wind. An old man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 when he saw a little boy   56  in front of a beautiful shop window. The old man asked  57  he was crying there. The little boy said that he had lost the   58  dollars given by his mother. When the old man heard this, he put his hand   59  his pocket, took out a small wallet and gave the boy what was inside. The little boy looked at   60  and stopped crying. The old man walked away.
An hour   61 , the old man was going back home by the same route. To his surprise, he saw the same boy at the same place. The boy was standing in the   62  wind. He went up to him and asked if he had really lost his   63 . The little boy said that he had found his ten dollars. He was waiting for him there. He wanted to   64  the ten dollars to him. The old man was so moved that he could say   65 .
小题1:
A.cryingB.speakingC.shoutingD.looking
小题2:
A.whatB.whereC.howD.why
小题3:
A.tenB.eightC.sixD.five
小题4:
A.onB.behindC.intoD.over
小题5:
A.meB.itC.youD.her
小题6:
A.agoB.beforeC.laterD.after
小题7:
A.shyB.hotC.warmD.cold
小题8:
A.moneyB.motherC.bookD.wallet
小题9:
A.borrowB.lendC.returnD.keep
小题10:
A.somethingB.anythingC.everythingD.nothing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价;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表1,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见图3。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由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条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用。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 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计税系数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表2。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C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分别为25%、35%和10%。

问 题

事件2中,监理单位应如何处理?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有关主营业务收入账务处理正确的有()

A、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按该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B、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C、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应按该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D、本期(月)发生的销售退回或销售折让,应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E、以库存商品进行债务重组的,应按该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