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予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伸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令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7/e2da3506c20fa94fb4a83f6292ca26e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增加; 做功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合伙事务执行中的对外代表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全体合伙人都有权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B.由部分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不参加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则不具有对外代表合伙企业的权利

C.由于特别授权在单项合伙事务上有执行权的合伙人,依照授权范围可以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D.取得合伙企业对外代表权的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所产生的亏损由该合伙人承担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小题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余既耸然异之凌万顷之茫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不拘于时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小题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小题5:请用“/”给文中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2分)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